利用空檔整理房子,突然翻到一張泛黃的紙片, 那是二十幾年前,助教發下來的通知單。 那一年,我們竟然看不起郭台銘‧‧‧ 二十多年前還就讀台灣大學機械研究所時, 系上舉辦了許多場研討會,有一次, 請來了當時仍名不經傳的鴻海老板郭台銘。 連接器?電腦的周邊零組件罷了,那是什麼低階技能啊! 郭台銘,只有海專學歷能教台大學生? 黑手出身到工專去演講比較貼切吧‧‧‧ 那一年,我們竟看不起郭台銘, 郭台銘曾經在第一次被請來系上演講, 偌大講堂不過十來人,過半還是師長。 實在太失禮,系上第二次請郭台銘再來時, 所長發下通牒,要求所有研究生都要到,所長要點名。 如果真有料,還需要點名嗎?同學們個個心裡嘀咕。 恰好對比的是,在郭台銘來台大演講之前, 系上也安排了當時有「台灣之光」稱譽之 「台中精機」來演講,來的只是副總不是老板, 講堂卻爆滿。 物換星移,台中精機這家台灣老字號製造業代表, 在二○○○年三月被法院裁定重整, 這十年正積極重整旗鼓,郭台銘卻已打造了鴻海帝國。 苦笑不已,打電話給當年同實驗室的師兄H, 他大笑說:「那一年,我們都看不起郭台銘, 我們真是看走了眼啦!」 看走眼的事何止一樁, 也是二十多年前在新竹清華大學校園,深夜, 已從博士班畢業的學長C淒苦地站在宿舍門口, 隔日,他就要去當時根本沒人知道的「XX電子」 報到上班了。 竹葉青一杯接著一杯,C大嘆對不起父母, 畢業後,他投履歷到大同、唐榮,甚至是中油與台電, 都吃了閉門羹,學歷太高了, 當時不太敢用博士的台灣製造業,都說小廟養不了大神, 只有一家剛剛起步的「XX電子」錄用了他。 電子?在那個時候的台灣,電子是「增你智」、 「RCA」或是仿冒日本電動玩具的低階工業代名詞, 出現的都是女工畫面。滿腹經綸竟要和「女工」同列? C學長苦不堪言,大醉。 第二天,我們扛著半醉不醒的C, 送他到新竹科學園區去報到。 真是看走眼了,如今, C學長已是副廠長層級的電子新貴, 在許多學子擠都擠不進去的職場天堂大展長才。 真是看走眼了,想到往事就苦笑。 當年,全班五十幾位來自台灣各頂級高中的學子, 看上了台灣第一個自製風洞的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 四年讀書,過半以上同學都走熱流組,學航太, 大夥兒滿腦子想的都是成為未來的「萊特兄弟」 或是「台海的錢學森」, 雄心壯志想要成為台灣的「航天新父」。 畢業的那一年,台灣卻宣布放棄了航太工業, 學無所用,我們這一班個個自謀出路, 讀書覓教職的有之、拉保險的有之、 回到小鎮的有之、改行搞建築的有之、 也有最不成材的我改行當記者。 那一年,還是心高氣傲的學子時,總是看走了眼, 人生真是無法盡如規畫。 苦笑中,又瞥見一本泛黃的筆記本, 那是當年在台大聽研討會專用筆記本,一打開, 是台大機械系最有成就學長, 前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校長田長霖返校時 演講的筆記。 「人生不怕看走眼,而是要找看對眼的路, 眼光多看十年,預想未來趨勢,不要追隨當紅, 然後,就堅定的走下去。」 田長霖負笈西行到美國後, 當時正是美國與前蘇聯太空爭霸時代, 田長霖憶起幾乎所有同學都投入了最熱門的航天科技, 只有田長霖自認競爭者太多,難以出類拔萃, 他選擇當年冷僻的「熱幅射」當專長。 前二、三十年,那些學航太的同學個個頭角崢嶸, 田長霖永遠都只是邊邊角角的冷門學者。 沒想到登月計畫終止了, 挑戰者太空梭大爆炸讓美國航太研究重挫。 當能源科學與電子科學方興未艾時, 田長霖的熱幅射躍登龍門, 還成了華人擔任美國名校校長的第一人。 「人生不怕看走眼,而是要找看對眼的路, 眼光多看十年,預想未來趨勢,不要追隨當紅, 然後,就堅定的走下去。」 那一年,我們竟看不起郭台銘,二十幾年後滄桑, 終於聽懂了田長霖的教誨深意。 回首往事,百感交集,謹以此文,和正要更上層樓, 不斷創下報考歷史新高記錄的一碩士班、 博士班考生分享。 2012-03-01 黃創夏
- Jul 11 Wed 2012 21:06
「人生不怕看走眼,而是要找看對眼的路, 眼光多看十年,預想未來趨勢,不要追隨當紅, 然後,就堅定的走下去。」
- Jul 10 Tue 2012 15:24
麥肯錫:破解社交媒體營銷謎團(社交媒體究竟是如何與消費者互動,並藉此拓展產品和品牌認知度、提升銷售和盈利、激發顧客忠誠度) Make sense of social media
高管當然知道什麼是社交媒體。畢竟,若把Facebook看成一個網絡國家,那麼它的人口僅次於中國和印度。高管還可能了解社交媒體如此強大的原因——能 夠放大口碑效應。但談到如何駕馭社交媒體影響力,他們就顯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儘管企業紛紛積極開設官方Twitter和Facebook,但真 正了解社交媒體究竟是如何與消費者互動,並藉此拓展產品和品牌認知度、提升銷售和盈利、激發顧客忠誠度的企業卻是少之又少。
為什麼對許多高管(尤其是非營銷部門的高管)而言,社交媒體仍然一團迷霧?我們認為有兩個相互關聯的原因。首先,源自社交媒體的朦朧本性,儘管誰都知道消 費者越來越喜歡在線討論產品和品牌、尋求相關建議,並互相提供建議,但企業究竟可以在何處及如何影響這些對話卻不清楚。畢竟這些對話橫跨各式各樣、不斷增 加的平台,出現在多元且分散的群體之間,可能是以極快的速度發生,也可能花好幾個月醞釀。其次,沒有一個適合且統一的指標來衡量其對營銷的影響,因此企業 要把大量資源(不管是財力資源還是人力資源)投在一項收效尚不明確的項目上,實在很難說得過去。
本文我們將逐一解開社交媒體的營銷謎團。我們已經確認了社交媒體的四大功能,即消費者行為的監測、回應、放大和引導,它們足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掌握 社交媒體究竟在何時、何地、如何影響消費者,有助於高管制定的營銷戰略確實把社交媒體融入消費者以及量化出投入產生的回報。
簡而言之,企業領導不能再把社交媒體視為僅由營銷或公關部經營的次要活動。社交媒體絕非變相的付費營銷,它需要很多支持來經營:一套協助首席執行官和其他 高層主管評估社交媒體投資的清晰框架;一項建設基礎設施的支持計劃,以及一套績效管理系統幫助企業靈活管理社交媒體。擁有這三項要素的企業能夠創造出新的 關鍵品牌資產(例如來自消費者發布的內容以及對反饋的洞見),開啟新的互動渠道(例如通過Twitter提供客戶服務、Facebook新聞動態等),並 且藉由員工與顧客或第三方互動的新方式,將品牌嶄新定位。
社交媒體消費者的決策歷程
- Jul 04 Wed 2012 23:37
網路轉貼:女孩子,太認真你就輸了。
其實男生不是真的喜歡你不減肥,而是喜歡你愛吃還不肥; 也不是真的喜歡你不化妝,而是喜歡你素顏也好看; 也不是真的喜歡你瘦,而是喜歡你瘦卻有胸; 也不是真喜歡你獨立,而是他忙的時候別煩他。 女孩子,太認真你就輸了。
- Jul 04 Wed 2012 23:35
關於好業務(之一)
很多時候,我們談到業務,總是聯想到遞菸、倒茶、喝酒、吃飯,沒完沒了的應酬,沒完沒了的電話,沒完沒了地出差,用的都是公費,似乎是很風光。 其實,如果真的做了一段時間的業務就會發現,一邊吃東西一邊觀察客戶的表情,揣摩客戶的心態,絞盡腦汁的尋找業務的切入點,再好的美味也嚐不出來了。 而當女朋友打電話來約會一起晚餐,偏偏客戶正在公司,應酬就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而僅僅做好這些,還遠遠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業務,僅僅是業務入門的基本功而已,你還得做得更好更多才能擁有業績。 (不抽菸不喝酒,算哪門業務啊?)
- Jun 01 Fri 2012 00:21
不涉及利害的人際關係,能伸出援手的人。
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就是能伸出援手的人。
與其有一百位朋友,不如有一位絕對支持你的人,來的容易成功。
與其去說自己認識的人有多少,不如算算遇到困難時能伸出援手的人有幾人?
對於這些在你有難時伸出援手,而且一毛錢也沒拿的人,他們不僅是朋友,而是恩人。在面對困難時有沒有能拉我們一把的人實在太重要了。(或是你有難時借你金錢,一分利息也沒算的人)
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朋友很多,如果都是或多或少牽涉到利關係的人脈,真正遇到困難時可以幫助他們的人其實很少。因利害關係而結合的人際關係,真正遇到困難時是幫不上忙的,所以建立真正以信賴關係為基礎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
不要想著當你遇到困難時,馬上會有人跳出來幫你。如果有這樣的人存在,就應該好好珍惜,同時也要注意我自己是否也是其他人遇到困難時的救星呢?
- Apr 05 Thu 2012 00:14
不想做任何改變,夢想不可能實現。
想要實現遠大的夢想,就必須捨棄掉很多東西。
夢想和目標現狀差異越大,要捨棄的就越多。
為了實現夢想,你捨棄了甚麼?
勇敢面對夢想與現實的差距,要是你為了這個夢想必須放棄一切,並且依然對它感到興奮激動,那就表示你真心願意為它奮鬥。
如果有人覺得這個夢想對自己很重要,卻對各種需要採取的行動感到猶豫,那可能是決心不夠堅定。
去看那些決定"成為xxx",並且真的實現的人,就會發現這是一個關鍵性的決定。
- Mar 07 Wed 2012 16:45
"散財聚人"
因此,如果將錢財散給其他人,那其他人就會聚集在你的身邊。而如果你將錢財聚集在自己的手裡,那麼,將沒有人跟隨你,人們就會像水一樣離開。
其實,"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只是前半句,完整表達應該是這樣:財聚人散,人散財散;財散人聚,人聚財聚。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奇怪,你拼命想抓住一件東西,卻必須首先放棄它,而你拼命抓住的東西,卻往往消失得更快。錢財也一樣,拼命想抓住,一絲一毫都不放過的人,卻從來就不能獲得什麼真正的財富。
就像我常說的:如果你讓別人得到他想要的,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
- Oct 21 Fri 2011 00:02
你想用麼條件來嫁我呢?
『那---妳用什麼樣的條件來嫁給我呢?房子、車子並事業有成?』對一般人來說要到這種程度可能要到40歲以後才有可能,他望著她可人臉龐興味的問道。
『我?』她沒料到他會有此一問,在錯愕了3秒鐘之後很快的恢復了原來的神氣。
『是啊,我既然有車子有房子還有錢,那請問我值得怎樣條件的妻子?』
『我將獻給你我寶貴的第一次!』她紅著臉頰嬌聲回答。
- Aug 30 Tue 2011 18:48
妳的情感秘密武器(橡皮筋效應)cosmopolitan 柯夢波丹 (2011-06-12)
當一個男人開始疏離,挽回他最聰明的方法就是以退為進。我們解釋原因,並提供方法,讓他現在、永遠都離不開妳。
他鬧失蹤,或者根本不接電話,妳因此傳了兩次簡訊給他。於是,妳把手機放在家裡一整天。當妳回家的時候,大概會收到他好幾通語音信箱留言。這個現象 我們稱之為「橡皮筋效應」。基本概念是:想像一下妳和妳的男人被橡皮筋圈著。每一次他若即若離,最好的反制策略就是以退為進。這麼一來,妳就會製造一個虛 擬的彈性拉扯。突然之間,他就會產生將妳拉回來的衝動(也就是回到妳身邊)。
這不是一種操作策略,而是了解妳的男人何時、為什麼需要空間。心理學專家說,對男人來說,浪漫的興致是因空間而起。如果妳總是跟某個人靠得很近,就失去更進一步渴求的空間了。給他該有的空間(不論是有意識或是潛意識的空間),讓渴求再度點燃。
當然,將「橡皮筋效應」付諸行動最困難的部分在於以退為進。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妳必須違反自己的衝動。專家說,當一個女人查覺到男人離她越來越遠,她會本 能性地開始探索他腦子裡究竟在想什麼,但這只會讓他漸行漸遠。妳反而應該順從他對空間的渴求,給他更多的空間。專家表示,在我們所居住的社會中,人們常把 分離視為感情關係的威脅,但這不是事實,這反而是任何一段健康的關係中很重要的部分。
「橡皮筋效應」的美妙之處在於妳可以、也應該運用在感情中的每個階段,以刺激他的慾望。附加價值是:妳運用的次數越多,就更能確定他對妳來說更性感……當他突然搞失蹤的時候,妳也比較不會手足無措。
- Aug 28 Sun 2011 00:17
「和每個人都要成為好朋友?」
人到了某個年齡,有時候光是為了維持現有的人際關係就夠你忙的了。
(不過,假如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當你在忙時,他們也會理解而體諒你的。)尤其是那種當場氣氛雖然愉快,結束後卻什麼也沒留下的社交時間,和不能有所啟發的人際關係,就不必太過重視了。
答應邀約等於是投資自己的時間,可是往往邀約者可以得到很大的回報,對自己來說卻毫無意義:舉例來說「酒攤」是常有人邀約的活動,不考慮參加這種活動的成 果,就會著了時間小偷的道。應該要考慮「是否能取得新知識或人脈?」「對未來的收入有沒有幫助?」 再比較要花的酒錢和時間,才決定要不要參加。
當然,有時候參加只是為了放鬆心情,這很有必要,先決定好要抽出多少時間花在這種目的上,否則只會浪費時間。
「和每個人都要成為好朋友」是孩童時期才必要的想法。長大以後,我不覺得一定要繼續遵守。成為大人之後,人際關係裡就是施與受的關係。對自己完全沒有啟發的朋友,還是趕快發揮「善意的排他性」才是上策。